功能作用
舒筋活络,调经止带。
定位
位于臀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浅层为阔筋膜张肌,深部为股外侧肌。有旋髂浅动、静脉分支及旋股外侧动、静脉升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
详细主治
1、腰腿痹痛,瘫痪。
2、疝气,少腹痛。
详细操作
侧卧,于维道后下方3寸,髂骨旁,当髂前上棘与大转子最高点之间连线的中点凹陷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腰痛、胃痛、下腹痛、睾丸炎、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白带多、膀胱炎、肾炎、阑尾炎、腰腿痛、髖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诸疾患等。
配伍
1、配环跳穴、委中穴治腿股红肿。
2、配环跳穴、悬钟穴、委中穴治膝痛足厥。
3、配臑会穴、消泺穴、四渎穴、外关穴、环跳穴等治足痿。
4、配八髎穴、腰眼穴、肝俞穴、脾俞穴等治月经不调。
5、配府舍穴、带脉穴、五枢穴、太冲穴治无痛分娩。
相关论述
1、《会元针灸学》:“解者,所居蓝骨上之边酵陷孔,故名居髎。”
2、《经穴释义汇解》:“居,蹲也。髎,与窌同。窌,空穴也。穴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骼)骨上凹陷处。取穴时,需蹲而取之,故名居髎或居窌。”
3、《玉龙经》注:“在环跳上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