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
提神醒脑,清头明目。
定位
位于头额部,正视时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2寸处,左右计2穴。
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布有眶上神经和框上动、静脉。
详细主治
鼻衄、急性鼻炎、泪囊炎、心痛、心悸怔仲、额神经痛等。
详细操作
向后平刺0.2-0.3寸,局部胀痛感,留针10分钟。灸3壮,或温灸 3-5分钟。亦可按摩,按揉时力度要缓和、适中,每次施治时间为3-5分钟,每日2-3次。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痛、消化不良、鼻塞、鼻出血、心律失常、泪腺炎、麦粒肿、眼睑下垂、面神经麻痹、痤疮、脱发等。
附注
一说在眉心直上入发际1分处。
相关论述
《备急千金要方》:“治小儿暴痫,若目反上视,眸子动,当灸囟中。……次灸当额上入发际二分许,直望鼻为正。次灸其两边,当目瞳子直上入发际二分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