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檎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林檎的果实。林檎 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2800m的山坡阳处、平原砂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南及辽宁、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河南、湖北等地。
林檎 功效与作用
止渴,化滞,涩精。治消渴,泻痢,遗精。
①《千金·食治》:止渴。
②《食疗本草》:止消渴。主谷痢,泄精。
③《本草拾遗》:主水痢,去烦热。
④《日华子本草》:下气,治霍乱肚痛,消痰。
⑤《滇南本草》:治一切冷积痞块,中气不足,似疟非疟。化一切风痰气滞。
⑥《医林纂要》:止渴,除烦,解暑,去瘀。
林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生食、捣汁。外用:研末调敷。
林檎 性味
酸、甘、温、无毒林檎 归经
心;肝;肺经林檎 药物形态
小乔木。枝常上伸如灌木状,小枝疏生有绒毛。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2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幼叶密生白毛,长成后下面(尤其脉上)仍留有短柔毛;叶柄线形,长1.5~5厘米。伞形总状花序,花淡红色,径4~5厘米;花梗长2~3厘米;萼有细毛;子房下位,花柱5。梨果扁球形,径2.5~4厘米,果顶凹而有竖起的残存萼片,果底深陷,果面黄色,染浓红色,散点黄色皮日。花期4月。果期8~9月。
林檎 化学成分
果实含叶酸(Folic acid)。
林檎 性状鉴别
本品梨果扁球形,直径2.5-4cm,表面黄色至深红色,有点状黄色皮孔。顶端凹而有竖起的残存萼片,底部深陷。气清香,味微甜、酸。
林檎 相关论述
《本经逢原》:"林檎,虽不伤脾,多食令人发热,以其味涩性温也。病人每好食此,多致复发,或生痰涎而为咳逆,壅闭气道使然。其核食之烦心,助火可知。"
林檎 注意事项
1.《千金·食治》:不可多食,令人百脉弱。
2.《开宝本草》:不可多食,发热涩气,令人好睡,发冷痰,生疮疖,脉闭不行。
林檎 出处
《千令·食物》林檎 药方
①治水痢:林檎半熟者十枚。以水二开,煎取一升,和林檎空心食。(《食医心镜》)
②治小儿痢:林檎、构子。杵取汁服。(《子母秘录》)
③治小儿闪癖,头发竖黄,瘰疬羸瘦:杵林檎末,以和醋敷上。(《子母秘录》)
林檎 治疗疾病
除烦 肚痛 烦热 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