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圈

发信息

  • 发布
  • 管理

杨栌耳的功效与作用,杨栌耳图片

作者:jkzj发布日期:2025-07-25 语言朗诵 评论
导读

杨栌耳别名杨庐耳杨栌耳的功效与作用:《本草拾遗》:主老血结块,破血,止血。煮服之。

杨栌耳 来源

为寄生于杨栌树上的木耳。

杨栌耳 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栎、榆、杨、槐等阔叶树腐木上。

2.生于杨、柳、桑、槐等阔叶树腐木上。

3.生于阔叶树腐木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各地还有人工栽培。

2.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各地有人工栽培。

3.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杨栌耳 功效与作用

《本草拾遗》:主老血结块,破血,止血。煮服之。

杨栌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2g;或炖服。

杨栌耳 性味

甘、苦、平、无毒

杨栌耳 归经

脾;肝;大肠经

杨栌耳图片

杨栌耳 药物形态

1.木耳 子实体丛生,常覆瓦状叠生。耳状。叶状或近林状,边缘波状,薄,宽2-6cm,最大者可达12cm,厚2mm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基部固着于基质上。初期为柔软的胶质,粘而富弹性,以后稍带软骨质,干后强烈收缩,变为黑色硬而脆的角质至近革质。背面外面呈弧形,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绒毛。绒毛基部褐色,向上渐尖,尖端几无色,(115-135)μm×(5-6)μm。里面凹入,平滑或稍有脉状皱纹,黑褐色至褐色。菌肉由有锁状联合的菌丝组成,粗约2-3.5μm。子实层生于里面,由担子、担孢子及侧丝组成。担子长60-70μm,粗约6μm,横隔明显。孢子肾形,无色,(9-15)μm×(4-7)μm;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11-15)μm×(4-7)μm,无色,常生于子实层表面。

2.毛木耳 子实体初期杯状,渐变为耳状至叶状,胶质、韧,干后软骨质,大部平滑,基部常有皱褶,直径10-15cm,干后强烈收缩。不孕面灰褐色至红褐色,有绒毛,(500-600)μm×(4.5-6.5)μm,无色,仅基部带褐色。子实层面紫褐色至近黑色,平滑并稍有皱纹,成熟时上面有白色粉状物即孢子。孢子无色,肾形,(13-18)μm×(5-6)μm。

3.皱木耳 子实体群生,胶质,干后软骨质。幼时杯状,后期盘状至叶状,(2-7)cm ×(1-4)cm,厚5-10mm,边缘平坦或波状。子实层面凹陷,厚85-100μm,有明显的皱褶并形成网格。不孕面乳黄色至红褐色,平滑,疏生无色绒毛;绒毛(35-185)μm×(4.5-9)μm。孢子圆柱形,稍弯曲,无色,光滑,(10-13)μm×(5-5.5)μm。

杨栌耳 相关论述

《本草拾遗》:主老血结块,破血,止血。煮服之。

杨栌耳 出处

《本草拾遗》

杨栌耳 治疗疾病

化瘀 破血 症瘕 痔疮出血

 
标签: 杨栌耳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杨栌耳的功效与作用,杨栌耳图片】:http://www.jkzj.cn/zy/41552.html。作者: 小编,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中医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17515189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