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圈

发信息

  • 发布
  • 管理

杜茎山的功效与作用,杜茎山图片

作者:jkzj发布日期:2025-07-25 语言朗诵 评论
导读

杜茎山别名土恒山、踏天桥、水麻叶、山茄子、胡椒树、金砂根、白茅茶、白花茶杜茎山的功效与作用:祛风,解疫毒,消肿胀。治感冒头痛眩晕,寒热躁渴,水肿,腰痛。①《本草图经》:主温瘴寒热发歇不定,烦渴,头疼,心躁。取其叶捣烂,以新酒浸,绞汁服之。吐出恶涎甚效。②《湖南药物志》:祛风寒,消肿胀。治腰痛

杜茎山 来源

为紫金牛科植物杜茎山的根、叶。全年可采。

杜茎山 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2000m的山坡或石灰山灌丛或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杜茎山 功效与作用

祛风,解疫毒,消肿胀。治感冒头痛眩晕,寒热躁渴,水肿,腰痛。

①《本草图经》:主温瘴寒热发歇不定,烦渴,头疼,心躁。取其叶捣烂,以新酒浸,绞汁服之。吐出恶涎甚效。

②《湖南药物志》:祛风寒,消肿胀。治腰痛,感冒头痛,眼目晕眩。

杜茎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杜茎山 性味

苦、性寒

杜茎山图片

杜茎山 药物形态

常绿灌木,高1~3米,少分枝,有时攀援状,全部秃净。叶互生,近革质,长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钝圆,全缘或基部全缘,中部以上有疏锯齿;叶柄长0.5~1厘米。总状花序腋生,长1~3厘米;花黄白色,生于短柄上;小苞片阔卵形至肾形;萼、花冠5裂,花冠管长3~4毫米,长约为萼片的3倍;雄蕊5;雌蕊1。浆果球形或卵形,花萼宿存。种子多数,黑色。花期春季。

杜茎山 化学成分

果实中含杜茎山醌(maesaquinone)。

杜茎山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茎类圆柱形,长短不一,表面黄褐色,具细条纹及疏生的皮孔。叶片多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倒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5cm,宽2-5cm,先端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中部以上有疏齿。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扁方形,外壁角质化,偶见单细胞非腺毛。栅栏组织2列细胞,通过中脉,中脉下表皮内侧有厚角组织;中脉维管束周韧型,外侧围绕纤维束,薄壁组织中散在分泌腔。叶肉及薄壁细胞可见草酸钙簇晶及黄棕色内含物。

杜茎山 相关论述

1.《本草图经》:主温瘴寒热发歇不定,烦渴,头疼,心躁。取其叶捣烂,以新酒浸,绞汁服之,吐出恶涎甚效。

2.《湖南药物志》:祛风寒,消肿胀。治腰痛,感冒头痛,眼目晕眩。

杜茎山 出处

《本草图经》

杜茎山 药方

①治水肿:杜茎山、泡桐、通草,水煎去渣,加豆腐一块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黄肿,腹水:杜茎山根、地茄子根、野黄麦菜、灯笼草各一两。水煎服,以绿壳鸭蛋为引。(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皮肤风毒:杜茎山根与白糖,煎服。(《广西植物名录》)

④止血,消肿痛:杜茎山茎叶,捣烂敷。(江西《草药手册》)

杜茎山 治疗疾病

创伤 创伤出血 跌打肿痛 烦渴

 
标签: 杜茎山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杜茎山的功效与作用,杜茎山图片】:http://www.jkzj.cn/zy/41575.html。作者: 小编,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中医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17515189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