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 来源
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为了保护资源,一般采用局部剥皮法。在清明至夏至间,选取生长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药材规格大小,剥下树皮,刨去粗皮,晒干。置通风干燥处。杜仲 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500m的低山、谷地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杜仲 功效与作用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①《本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②《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③《药性论》:治肾冷臀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⑤王好古: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⑥《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⑦《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⑧《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杜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
杜仲 性味
甘、微辛、性温杜仲 归经
肝;肾经杜仲 药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20米。小枝光滑,黄褐色或较淡,具片状髓。皮、枝及叶均含胶质。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7~15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幼叶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较密,老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处疏被毛;叶柄长1~2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叶同时开放,或先叶开放,生于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内,有花柄;无花被;雄花有雄蕊6~10枚;雌花有一裸露而延长的子房,子房1室,顶端有2叉状花柱。翅果卵状长椭圆形而扁,先端下凹,内有种子1粒。花期4~5月。果期9月。
杜仲 性状鉴别
本品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3~7m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杜仲 鉴别方法
(1) 本品粉末棕色。橡胶丝成条或扭曲成团,表面呈颗粒性。石细胞甚多,大多成群,类长方形、类圆形、长条形或形状不规则,长约至180μm,直径20~80μm,壁厚,有的胞腔内含橡胶团块。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直径15~40μm,壁不均匀增厚,木化,有细小纹孔;侧面观长方形,壁三面增厚,一面薄,孔沟明显。
(2) 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10ml,浸渍2 小时,滤过。滤液挥干,加乙醇1ml,产生具弹性的胶膜。
杜仲 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强。自然分布区年平均温度13-17℃,年降水量500-1500mm。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粘质壤土栽培为宜。
杜仲 炮制方法
杜仲: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盐杜仲:先用食盐加适量开水溶化,取杜仲块或丝条,使与盐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为度,取出晾干。(每杜仲100斤,用食盐3斤)杜仲经炒制后,则杜仲胶被破坏,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杜仲 毒性
杜仲煎剂15-25g/kg给兔灌胃,仅有轻度抑制,并无中毒症状。小鼠连服同样剂量共5天,亦未见死亡。给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574.1±1.0g(原生药)/kg。小鼠腹腔注射600g(原生药)/kgl次,动物出现伏卧、安静,2小时后恢复正常活动,有时出现歪扭反应,观察7天未出现死亡。小鼠腹腔注射500g(原生药)/kg,每天1次,连续6次,动物未出现死亡。对于豚鼠,腹腔注射10-15g/kg后,3-5天内半数动物死亡。亚急性试验,杜仲煎剂对大鼠、豚鼠、兔及犬的肾组织有轻度的水肿变性,对心、肝以及脾的组织无病变。杜仲 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杜仲 临床应用
①治疗高血压病
以10%杜仲酊每次30滴,日服3次。共治119例,经1~23个月的观察,疗效满意者51例(42.8%),平均治疗9.1个月;稍进步者15例(12.6%);无效者53例(44.6%)。未发现不良反应。另有以5%杜仲酊每次5毫升,日服3次,治疗124例,对早期高血压病的疗效较好,在治疗1个半月内有4例血压降至正常;对重症高血压则不能遏制其发展。有人认为杜仲对自觉症状的改善较其它药物显着。曾用杜仲、利血平、利血平合并肼苯哒嗪三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降压效果以杜仲最差,有效率为50%,其它两组分别为90%、95%;但自觉症状的减轻则以杜仲为最佳,占82.5%,其它两组分别为65.1%:61.3%。实验观察证明,炒杜仲的降压作用比生杜仲的降压作用大,醇浸液比水煎液的降压作用小。
②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
用杜仲1.5两,猪脚1只;加水适量,文火熬4小时,取药汁每日2次分服;次日将药渣另加猪脚1只再行煎服,隔日1剂,共服10剂。治疗1例病史二年的患儿,用过中、西医及新医疗法均无效,经用上方,同时进行肌肉按摩及功能训练,1周后,肌力开始有进步,可独立行走30米;2周后能独立行走200米,步态较稳,肌力显著进步;第3周已能独立行走600米,步态稳健有力。
杜仲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2.《名医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3.《药性论》:主肾冷JI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5.王好古: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6.《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7.《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杜仲 药理作用
1.中枢镇静作用 取18-22g小白鼠,雌雄不拘,随机分成3组,顺次放入与药理生理多用仪相连的测试盒内,记录鼠活动次数。给药前先测试5分钟的活动次数,然后分别以杜仲皮、叶煎剂及生理盐水灌胃,于1、2、3h测试5分钟内活动次数,并与给药前比较:杜仲皮煎剂15g/kg、杜仲叶煎20g/kg灌胃后,在3个不同测试时间内,小白鼠活动次数均显着减少(P<0.01);生理盐水0.1ml/kg灌胃,小白鼠活动次数无明显减少(P>0.05),见表3。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杜仲 注意事项
1.
2.《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
3.《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4.《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杜仲 出处
《本经》杜仲 药方
1.杜仲丸(《证治准绳·女科》),治妊娠二、三月,胎动不安。
2.杜仲散(《圣惠方》),治卒腰痛不可忍者。
3.青蛾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温肾阳,止腹痛,治肾虚腰痛如折,起坐艰难,俯仰不利,转侧不能。
4.右归丸(《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治元阳不足,命门火衰。
5.杜仲汤(《伤科补要》),治腰脊伤痛。
6.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功能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痹不仁,畏寒喜温。
7.温胞饮(《傅青主女科》),治妇人下部寒冷不孕。
杜仲 治疗疾病
安胎 补肝 补肝肾 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