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木干 来源
为桑科植物桂木的果实。秋季采收,切片晒干。桂木干 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低海拔的温暖山区、路旁、林缘或疏林中。
2.生于低海拔的山地、林缘、多栽培。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2.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桂木干 功效与作用
生津止血,开胃化痰。治热渴,咳血,吐血,衄血,喉痛,食欲不振。
①《岭南采药录》:消食,敛气及止咳血。
②《广东中药》Ⅱ:止咳除痰。
③《广西药植名录》:生津止咳,助消化。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开胃,收敛止血。治肺热咳血,吐血,衄血,喉痛;胃酸缺乏,食欲不振。
桂木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桂木干 性味
甘、酸、性平桂木干 归经
肺;胃;肝经桂木干 药物形态
桂木,又名:红桂木。
乔木,高达15米,秃净或幼枝略被柔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矩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7~15厘米,宽3~7厘米,先端短渐尖而钝,基部楔尖或阔楔尖,全缘,两面均秃净,上面揽绿色,光亮,下面颜色略淡,或同色,或褐色;侧脉约7对;叶柄长8~12毫米,秃净。花单性,同株;雄花序单生于叶腋内,具短柄,倒卵形或椭圆形,长6~8毫米,外面被小柔毛,花被片2~3,雄蕊1,直立;雌花花被管状,下部埋藏于总轴内,子房直。肉质聚花果,近球形,直径2~3厘米,幼时被锈色小柔毛,熟时近秃净,平滑,黄色或红色。花期4~5月。
桂木干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1)白桂木 肉质聚花果呈类球形,外表面灰绿色至茶褐色,常被锈色绒毛。已切成片块者直径约1.5cm,边缘皱缩不平,切面肉质肥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内有众多细小瘦果,瘦果心形或卵形,黄色,藏于肉质体内。气微,味酸、微甜。
(2)桂林 与白桂木粗似,主要区别:聚花果较大,直径2-4cm,厚约5cm。
桂木干 相关论述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肺热咳血,吐血,衄血,喉痛;胃酸缺乏,食欲不振。
桂木干 备注
同属植物白桂木的果实亦同等入药。白桂木叶矩圆形,下面被白色小茸毛,网脉明显;雄花长12~16毫米;果具长柄,直径约1.5厘米,被柔毛。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等地。桂木干 出处
《广东中药》Ⅱ桂木干 治疗疾病
除痰 喉痛 化痰 开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