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黄素概述叶黄素,别名类胡萝卜素、胡萝卜醇、植物黄体素、核黄体、万寿菊花素及植物叶黄素等,英文名为Lutein,分子式为C40H56O2,相对分子量为568.85。橙黄色粉末,浆状或液体,不溶于水,溶于己烷等有机…
中药方剂“甘草附子汤”。别名:四物附子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处方:甘草6克(炙)附子12克(炮,去皮,破)白术6克 桂枝12克(去皮)。功能主治: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
中药方剂“补阳还五汤”。组成:黄芪生,四两(120g) 当归尾二钱(6g) 赤芍一钱半(4.5g) 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 桃仁一钱(3g) 红花一钱(3g)。用法:水煎服。功效:补气,活血,通络。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证。半身不…
中药方剂“牵正散”。处方:白附子、僵蚕、全蝎,等分,生用为末。功能主治: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用法用量:热酒调下,不拘时服。服二钱。处方: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去毒)各等分。制法:上药均生用,共为细末…
中药方剂“仙术汤”。处方:苍术(去皮)四十八斤,枣(去核)二斗四升,干姜(炮)二十四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捣)六斤,甘草(炒)十四斤,盐(炒)二十五斤。炮制:上为细末,入杏仁和匀。功能主治:辟瘟疫…
中药方剂“保金汤”。处方:人参、玉竹、百合。功能主治:痰嗽喘急虚劳之人,不宜用麦冬、五味子者。用法用量:猪肺清汤煎服。 咳嗽者,加枇杷叶、款冬花;食少泄泻者,加苡仁、扁豆;虚汗者,加桑叶、浮麦;见血者…
后血海,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别名治瘫8、解剪1剪刀脚刺激点。位于大腿胫侧面的下部,股骨内上踝上方,腘窝横纹上2寸,缝匠肌与股内侧肌之间,即血海穴向后平开1.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脑性瘫…
后听,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颞部,耳廓内侧面之根部,同耳壳外侧面耳屏和耳屏间切迹之间点,与下颌小头后缘之间凹陷处相平,或后听宫穴与后听会穴连线中点处之间,与耳壳前的听穴相平,左…
假巨,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穴位小词典》。位于胸部、锁骨内三分之一点下缘,在锁骨下、肩关节前,一肋端近肩关节之缝处,左右计2穴。主治肩痛等肩部疾病。斜刺0.3-0.5寸。
松痛,经外奇穴名。出自《新医药学杂志》。位于鼻部鼻骨之下缘,鼻唇沟上端尽处之上内方0.3厘米处,左右计2穴。主要为腹部手术按摩麻醉穴。术前按摩15-20分钟。
松弛,经外奇穴名。位于足背,第2、3跖骨小头之后缘凹陷稍近胫侧处,即在胃经内庭穴与陷谷穴之间稍近胫侧,左右计2穴。主要用于阑尾切除术,可以松弛腹肌和止痛。斜刺1-1.5寸。
肩内髃,经外奇穴名。出自《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胸部外侧的上方,在肩胛骨缘突内侧的凹陷处微下约1.6寸,当肺经中府穴外侧0.5寸处取之,左右计2穴。主治肩臂疼痛不能转侧、肩关节周围炎、上肢麻痹、臂丛神经痛、…
健胯,经外奇穴名。出自《外伤性截瘫防治手册》。位于臀部,髂嵴最高点与大转子高点连线之中点,左右计2穴。主治迟缓型瘫痪、截瘫、偏瘫等。直刺2-3寸。
偏盲区,经外奇穴名。位于耳尖直上1厘米,向后2厘米之点,再向后平划4厘米之长度为本区,即晕听区向后移1厘米,与眉枕线平行的4厘米的横线为该区,左右计2穴区。主治盲证等。沿头皮斜刺。
上曲泉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又名红线。位于大腿内侧,腘横纹内侧端上3寸,股骨后缘,左右计2穴。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直刺3-5寸。
上三阴交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哈尔滨中医》。位于小腿胫侧面,内踝上缘3.5寸,胫骨内侧缘后凹陷处,即脾经三阴交穴上0.5寸,左右计2穴。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直刺0.3-0.5寸。
上曲池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学》。别名止痒1、上池。位于上臂伸侧桡侧线,屈肘横纹头外侧凹陷上1.5寸,即大肠经曲池穴上方1.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荨麻疹、上肢瘫痪或麻木、皮肤瘙痒症等。直刺1-2寸。
肾热,经外奇穴名。出自《新医疗法汇编》。别名定喘。位于背部,第7、8胸椎棘突之间点,左右旁开0.5寸处,当督脉至阳穴左右旁开0.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肾炎、尿路感染、生殖器疾病等。直刺0.5-1寸。
箕下,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大腿胫侧,直对股骨内上踝,腘窝横纹上6寸处,即箕门穴下2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下肢瘫痪、抬腿或内收无力等。直刺1-3寸。
生边,经外奇穴名。出自《红医针疗法》。位于腰部,肩胛骨脊柱缘线向下与髂骨嵴上缘相交之点,即紧贴髂嵴上缘、脊柱旁开3寸按之有凹窝和酸痛感处是穴,左右计2穴。主治腰痛、偏瘫、髋关节炎、下肢麻痹等。斜刺1-2…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17515189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