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点耳穴,耳穴名。位于脾穴下方与颈椎穴同水平的耳腔部,在肺1穴至胸闷穴与脾穴至甲状腺2穴的连线相交点处。主治各种血液病,如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急性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
血海,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百虫窠、血郄。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主治月经…
血压点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颈后部,第六、七颈椎棘突之间左右各开2寸处。布有第六、七、八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主治高血压、低血压、头像强痛、落枕等。直刺0.5-1寸。
血吸虫线耳穴,耳穴名。位于耳甲腔、从松肌点到肝肿大区下缘的1条垂直线。主治血吸虫引起的肝硬化、脾肿大、腹泻、消化不良等。本穴是诊断肝硬化、脾肿大的参考穴。从松肌点向下横刺0.5寸。
后血海,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别名治瘫8、解剪1剪刀脚刺激点。位于大腿胫侧面的下部,股骨内上踝上方,腘窝横纹上2寸,缝匠肌与股内侧肌之间,即血海穴向后平开1.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脑性瘫…
血门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医经小学》。别名食仓。位于腹部,脐上4寸,左右旁开各3寸处。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主治慢性盆腔炎、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急性胃炎、胃痉挛。直刺0.8-1.2寸。
上血海穴,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位于大腿下部前内侧、髌骨内上缘上5寸处,即脾经血海穴上3寸,左右计2穴。主治下肢瘫痪、抬腿无力等。直刺1-3寸。
降血压点,经外奇穴名。位于鼻部,鼻中隔小柱中上(前)三分之一交界处,当平行于鼻孔之高点,在止喘点的上方,计1穴。主治高血压等。直刺0.2-0.3寸。
高血压点耳穴,耳穴名。位于耳屏外侧面的下缘,耳屏游离缘下部的小隆起,与屏间切迹的前下方连线的中点处,即在肾上腺与目1两穴的中点偏前方,在饥点的下方。主治高血压病、头晕、头痛、冠心病等。本穴为诊断高血…
血管舒缩区,头针刺激区。位于眉间至枕外粗隆高点的前后正中线的中点,向后移1厘米处定为上点,再由眉中点上缘至枕外粗隆高点的头侧水平连线与鬓角前缘相交之处定为下点,作与上、下两点连线(运动区)向前移3厘…
尿血,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背部,第7胸椎棘突旁开5寸处,当背部肩胛骨下下角处,左右计2穴。主治尿血等。斜刺0.5-1寸。
高血压下点,经外奇穴名。出自《新医疗法汇编》。位于鼻尖的稍下方处,即在督脉素髎穴的稍下方。主治高血压病、眩晕等。直刺0.1-0.2寸。
活血膏药一般贴12小时左右,药物最长使用时间不建议超过两周。活血膏药的主要成分有白芷、干姜、干松、大黄、红花等,可以起到化浊瘀、止痛以及舒筋通络等作用,一般情况下贴上膏药12小时左右就需要更换一次,但…
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益气、健脾、补血等效果较好。本品是由花生红衣、枸杞子、大枣、木耳、蜂蜜、柠檬酸等成分制作而成,为橙黄色的液体,味甜酸微涩,可以起到益气补血以及健脾等功效。花生红衣中富含有多酚酞物…
健脾生血片一般建议饭后吃,可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健脾生血片为中成药物,主要由茯苓、甘草、白术、山药、党参等药材所组成,具有养血安神和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因脾胃虚弱以及心脾两虚所引起的血虚症,有较好…
如果是血压正常的人吃补中益气丸不会升高血压,但若是高血压患者,则会导致血压升高。1、不会:补中益气丸属于中成药,是由当归、柴胡、甘草、陈皮等制作而成,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引起的泄泻、肛门下坠…
舒筋活血片副作用常见的有恶心、降低肝肾功能、过敏等,常见禁忌包括过敏者禁用、孕妇禁用、禁忌生冷油腻食物等。一、舒筋活血片的副作用1、恶心:舒筋活血片属于一种中成药,若本身消化功能比较弱,通常在盲目服…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17515189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