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大黄甘草汤”。处方:大黄12克 甘草3克。功能主治:通便止呕。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中药方剂“大黄甘草汤”。组成:炒大黄半两(12克)、炙甘草半两(3克)。用法: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2次温服。功效:通便止呕。主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
中药方剂“地胆甘草散”。处方:雄黄1分,干姜1分,龙胆2分(一作龙骨),石决明1分,续断1分,庵。制法:忌生菜。功能主治:因思虑忧忆伤胆而致浮沮瘘,发于颈,如两指,使人寒热欲卧。主方出《外台》卷二十三注引…
中药方剂“茯苓杏仁甘草汤”。别名:茯苓汤、茯苓杏仁汤。处方:茯苓3两,杏仁50,甘草1两。功能主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湿温,两胫逆冷,胸满头眩重疼,妄言多汗,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用法用量:茯苓汤(…
中药方剂“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别名: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卷中)、桂苓甘术汤(《医宗金鉴》卷五十四)。处方:茯苓12克 桂枝9克(去皮)白术6克 甘草(炙)6克。功能主治:温化痰饮,健脾利湿。治中阳不足…
中药方剂“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浮萍汤”。处方:茯苓3钱,桂枝3钱,甘草2钱,生姜3钱,浮萍3钱。功能主治:中风,只口眼斜。用法用量:上药煮取大半杯,温服。取微汗。
中药方剂“茯苓甘草汤”。别名:茯苓桂甘汤、茯苓汤。处方:茯苓2两,桂枝2两(去皮),甘草1两(炙),生姜3两(切)。功能主治:温中化饮,通阳利水。主心下停饮,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遗溺;奔豚。伤寒…
中药方剂“防风芍药甘草汤”。处方:防风、芍药、甘草。制法:上锉。功能主治:解痘毒。主小儿痘疮出迟,以身侧出不快,属足少阳经者。用法用量:《医学入门》本方用量:防风、芍药、甘草三药各等分。
中药方剂“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厚朴广皮汤”。处方:生茅术3钱,人参1钱5分,炮干姜1钱5分,厚朴2钱,广皮1钱5分,生附片1钱5分(炮黑)。功能主治:阳阴寒湿,舌白腐,肛坠痛,便不爽,不喜食。用法用量:用水5杯,…
中药方剂“黄芩黄连甘草汤”。处方:黄芩(酒炒)、黄连(酒炒)、生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小儿大头瘟病。用法用量:剂毕未退,再用大黄(煨),黍粘子各等分,水煎,去滓,入芒消等分,再煎,亦徐徐呷之,无令饮食…
中药方剂“干姜甘草汤”。处方:干姜(炮)4两,生干地黄(焙)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蒺藜子(炒)2两,桂(去粗皮)2两,续断2两,甘草(炙)1两。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功能主治:肺消。用法用量:每…
中药方剂“瓜蒌甘草酒”。处方:瓜蒌1枚 甘草12g 白酒少许。炮制:先将瓜蒌、甘草研成腻粉,备用;每次用酒、水各20ml,量人虚实入腻粉少许(10~20g);上火煎3~5沸,去渣备用。功能主治:消肿化瘀。主治痈疔多日…
中药方剂“甘草小麦大枣汤”。别名: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卷下)、大枣汤(《普济本事方》卷十)、枣麦甘草汤(《会约医镜》卷十四)。处方:甘草9克 小麦9~15克 大枣10枚。功能主治:养心安神,补脾益气。治妇…
中药方剂“甘草大豆汤”。别名:大豆甘草汤(《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处方:甘草90克 赤皮葱3茎 大豆30克。功能主治:治外阴蚀,下疳,湮疮肿痛。用法用量:上药用水600毫升,煮豆熟为度,用槐条1把同煮,取清汁趁热…
中药方剂“甘草丸”。处方: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1分,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更研如膏)。制法:上为散,入杏仁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儿未满百日,咳嗽上气。用法用量:每…
中药方剂“甘草三豆饮”。处方:绿豆10克 赤小豆10克 黑豆10克 生甘草3克。制法:先把三豆洗净,浸泡1小时后,同甘草一并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改用文火煨炖,煮至熟透当作饮料。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
中药方剂“甘草桔梗升麻汤”。处方:甘草半两,桔梗1两,升麻半两。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小儿斑出欲透,皮肤身热,咽喉不利。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煎。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17515189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